查看原文
其他

在九一八 愿宜昌东山寺再起!

2015-09-18 罗洪波 苏峰 宜昌微友圈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做家乡,我一直向往的却是比远更远的地方。

东山寺,始建于唐朝、重建于明朝,毁于抗战中侵华日军的炮火。寺址位于宜昌东山之巅、今宜昌革命烈士纪念碑处,是夷陵八景“东山图画”的主要景观,是消失了七十余年的宜昌文化地标。


夷陵自古尚左尊东,东山为宜昌城主山,是宜昌城地理和文化地标。历史上宜昌的东湖县称谓即缘于东山,东湖县首破衙门朝南开先例而朝东,县衙大门面向东山,门额镌刻“东山旭日”。

  宜昌城本是个神奇之地。如果不是东山的地标,古往今来,神奇得让多少精明的商旅迁客贬官流寓会在此找不着北。长江在宜昌拐了个弯。川江出峡后经西坝阻滞分流,西而折向南流,水面顿阔逶迤南去。大江过庙咀,在俗称拐拐儿头儿的地方(今镇江阁处),如曲臂旋动江流,形成江水此而倒流里许后,又掉头回归南流的奇观。此刻,如果不是东山作为宜昌城地标,宜昌城就很难找到。因为东山,那曾经浩瀚的湖面才有了东湖称谓;而临湖临江的古城,历史上亦曾为东湖县制。夷陵自古尚左尊东,历史上堪舆学家称东山为宜昌城主山。东湖县旧衙破衙门朝南而开先例而面向东山,镌刻东山旭日四字门额。东山北起于茶庵子,南止于鸟梢尾(万寿桥),东临梁子冲。与东山、东湖和宜昌古城相望的彼岸江南,也只好俗称河西了。

  二、东山图画

  建于唐代的东山寺揽胜楼可俯瞰大江出峡后逶迤东流。宋代欧阳修陆游明代雷思霈清代严思浚等文化名人曾慕名游览东山留下诗句,“蔼蔼东山巅,悠悠图画里”。夷陵八景首推东山图画

  大江之隈的宜昌古城,就是在拐拐儿头儿(今镇江阁处)的环抱中。夷陵古八景的东山图画,就是由古城墙东门外数里的湖光山色之东湖和东山组成。东山寺的揽胜楼可遥望长江东去,与河西磨基山隔江相对。从城中仰望东山,暮鼓晨钟,竹木苍翠。从东山俯瞰城廓,粉墙黛瓦,湖霭江烟。旭日瞳瞳上,东山霁色开试看城东景,峰峦列画屏桃李逢春花锦绣,竹松透月玉玲珑欧阳修陆游明代夷陵名人雷思霈、清代严思浚等文化名人曾慕名游览东山留下诗句,“翠藓苍崖森古木,绿萝盘石暗深溪”“日暖东山去,松门数里斜”“惟有山川为胜绝,寄人堪作画图夸”“独携此卷西陵泊,相逢邀看东山竹”“蔼蔼东山巅,悠悠图画里”。明弘治年《夷陵州志》东湖八景推东山图画为首善。

  三、东山佳话

  王篆幼时寄读于东山寺。一日县官给送西瓜来的小和尚出联“东山和尚送西瓜,些许礼物”。和尚哑而求篆。篆即提“南海菩萨拜北斗,天大人情”交小和尚回复。县官知少年王篆写后赞口不绝,成为宜昌佳话。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宜昌尔雅街(原名所堂街、锁堂街)出了个进士刘一儒,曾官至工部尚书。三年后,嘉靖四十一年,宜昌紫阳又出了个进士王篆,曾任两京都御史,晋位少宰,亦称吏部侍郎。同朝为官,相处亲密。刘一儒在东山山麓修建“东山草堂”。刘一儒同朝做官的吏部左侍郎王篆特地为修缮东山草堂写了纪文。王篆幼时寄读于东山寺。一日傍晚山门前小和尚挑筐入庙,面带难色,恰逢王篆,便诉苦道“师父让我给县太爷送西瓜,县官出联东山和尚送西瓜,些许礼物,我对不了下联,未讨得赏,反被取笑”。王篆听罢,随写“南海菩萨拜北斗,天大人情”,嘱其翌日拿去回县太爷。县官老爷知是少年王篆所写,连连赞叹。成为宜昌家喻户晓的一段佳话。因王篆曾就读于东山草堂,此后,东山草堂也远近闻名。

  四、东山神话

  游侠白生东山遇蟒精挡道欲拔刀除,却见一慈眉善目老叟卧地将死,白葫芦喂水相救,背叟没于磨基山下大江龙宫。叟现龙王身,赠弓箭及弯钩龙泉双剑于白嘱其为民除东山蜈蚣精。精死毒涎向江,白堵毒溪亡,留葫芦井中清泉无尽,曰“白龙神池”。

  东山白龙古井,故事久远。游侠白生,行侠仗义,云游至夷陵,忽闻山中喧处传有蛇精横道,白即拔刀相向欲为民除害。快步走近后不见蟒蛇但见一慈眉善目病叟卧地奄奄。恻隐扶起躬身问病。叟指白生腰间葫芦曰“水”。白葫芦喂之。叟稍复,谢白送其回。白尊嘱背负其下山至芦林深处江岸,无民居。叟指江下。白背叟跳江顿入葛道山下龙宫。叟忽成殿上老龙王。王倾心欲报白生所愿。白答曰“行侠勿图报”。王曰“壮士不知,东山之上蜈蚣精祸害乡里,吸水山涧稻田,致民沾水暴亡。余本东山除害反中蚣精爪毒”。王赠弓箭及弯钩龙泉双剑于白。白生夜上东山。蜈精双眼如两轮明月照如白昼。白取箭射向精睛,月灭不见五指。白顿觉钢叉袭身,遂握双刀迅猛砍断蜈精百十条毒爪。一跃腾空,双钩龙泉宝刀去处,蜈精头颅落地。精毙,口出毒涎成溪流向大江。白吼卧于地以身挡毒成仁,民将白厚葬东山。白托梦乡邻,凿井东山,将其葫芦投于井中,清泉无尽,毒伤一抹即愈。乡人捐银凿井,取名“白龙井”,立石碑一通,上书“白龙神池”。白龙报恩神话犹存,白龙岗、白山坡(今北山坡)等因此得名。

  五、东山铭贞

  东山“铁英亭”血泪碑曾铭记川汉铁路艰辛。辛亥革命宜昌起义指挥所设于东山寺。1940年宜昌公祭张自忠将军,不期集于东山寺者逾十万人。东山公园大门“百卉斗春秋拓东山一区游人应识从军乐,大江流日夜望西陵三峡过客犹生敌忾心”楹柱亦建于抗战时期。

  清末川汉铁路在宜昌动工兴建,该工程宜昌总理李稷勋和总工程师詹天佑坐镇宜昌把东山草堂作为接待中心。川汉铁路停工,东山“铁英亭”血泪碑如泣如诉。辛亥武昌起义后宜昌首应指挥所设在东山寺。建于1936年的东山公园大门石牌坊,坊柱上镌刻抗日楹联:百卉斗春秋拓东山一区游人应识从军乐,大江流日夜望西陵三峡过客犹生敌忾心。抗战西迁,许多文化名人如老舍等逗留宜昌期间,到东山公园的东山草堂谈论时局。《北平晨报》主笔姜书阁即兴作《过彝陵即今宜昌,夜坐东山草堂》诗一首。1940年宜昌公祭张自忠将军,不期集于东山寺者逾十万人东山寺外天如死万潮奔动祭将军。空军英雄高志航烈士密葬在东山一脉的东山坡医专院内;东山公园中,己建有烈士陵园、张自忠将军纪念亭等,成为抗战文化园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宜昌上万民众祭悼张自忠将军

  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收藏了一本侵华日军战地记录《231联队史》,作者是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1军团39师231联队原队长浦银次郎,投降时任宜昌警备司令官、陆军少将,战后被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无期徒刑。《231联队史》详细记载有张自忠战死疆场的悲壮一幕。

  张自忠牺牲后,日军感佩其忠勇,列队脱帽向遗体敬军礼。日军盛殓将军遗体,葬于土坡上,坟头立一木牌,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蒋介石得知张自忠殉国后,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与日军激战后,18日上午,张自忠遗骸运抵三十三集团军总部,将士痛哭相迎。副总司令冯治安含泪查看将军伤势并重新收殓遗体,后率众举行庄重的祭奠仪式。

  张将军的灵柩运往重庆途中,在宜昌东山草堂停灵公祭三天。“不期集于东山寺者逾十万人”。。敌机在上空盘旋轰鸣,却无一人躲避逃散。28日晨,灵柩运至重庆,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要员肃立码头迎灵。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当天下午,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8月,延安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词。(本段落文来源于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苏峰)

  愿东山寺再起!

  枕城东山,葱茏连绵,古木掩映;唐境古刹,文光北斗。我们站在东山之巅的烈士陵园、白龙岗公园和市气象台等高处观景,大城繁华尽收眼底。然而,今天的水电之都虽高楼接踵,昔时文化之山却褪尽铅华。宜昌古城曾经辉煌的东山寺也只剩些微碎片。大城梦要用大手笔。很多市民曾呼吁,迁走气象台和肿瘤医院,将东山公园、白龙岗公园和植物园连成一体,建设环东山历史文化民俗生态旅游园区,恢复和充实古城宜昌本来的历史文化内涵。让东山真正成为文化之山,回归人文精神。

  愿宜昌城添得些许灵气!愿东山寺东山再起!

  作者:罗洪波,网名峡中樵。宜昌市政协文史编研员。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宜昌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苏峰.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一次简单不过的微信编辑体验,不用太久,不用太难,瞬间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